1、题干:患者,男,37岁。因感染性休克入院。护士在观察病情时,下列哪项症状提示其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可能
A、呼吸音减弱
B、肺部湿啰音
C、躁动不安
D、动脉氧分压下降
E、呼吸困难迅速加重
解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是指由各种肺内和肺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弥漫性肺损伤,进而发展的急性呼吸衰竭。其临床主要表现极度呼吸困难、青紫、心率增速、X线透视肺部呈弥漫性浸润阴影。患者因感染入院,如出现呼吸困难迅速加重则提示其有可能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E对)。
2、题干:患者男,65岁。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需使用呼吸机治疗。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大,其家属很担心费用问题,询问护士是否可以不使用呼吸机,护士最佳的做法是
A、强调使用呼吸机的重要性
B、告知使用呼吸机的费用
C、让其直接去问医生
D、告诉其若放弃治疗则后果自负
E、与医生讨论是否使用其他治疗方法
解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是急性肺损伤的严重阶段,迅速纠正缺氧是抢救最重要的措施。轻症者可使用面罩给氧,但多数病人需使用机械通气。该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不能用通常的吸氧疗法改善,机械通气可复张萎陷的肺泡并使其维持在开放状态,避免肺泡随呼吸周期反复开闭所造成的损伤。因此,根据患者情况需向患者家属强调呼吸机的重要性(A对)。
3、题干:ARDS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
A、肺血管通透性增强
B、肺间质和肺泡水肿
C、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受损
D、低氧血症
E、通气/血流比值失调
解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指原心肺功能正常,由于严重的感染、休克、创伤、DIC等肺内外严重疾病而引起肺毛细血管炎症性损伤和(或)通透性增加(A对),继发急性高通透性肺水肿和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
4、题干:诊断ARDS必备的检查是
A、X线检查
B、血气分析
C、呼吸功能测定
D、血流动力学测定
E、心电图
解析:血气分析是诊断ARDS必备的辅助检查(B对)。
5、题干:患者,男性,28岁。在火灾中吸入毒气后出现呼吸困难,鼻导管吸氧未见好转。入院后动脉血气分析显示Pa0250mmHg,PaC0255mmHg。X线:双肺可见密度增高的大片状阴影。临床诊断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该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
A、吸氧
B、抗感染
C、维持有效循环
D、机械正压通气
E、营养支持
解析:ARDS患者治疗原则:纠正缺氧,机械通气(尽早应用,呼气末正压PEEP)(D对)。
6、题干:十一-ARDS患者最主要的护理问题是
A、清理呼吸道无效
B、恐惧
C、知识缺乏
D、气体交换受损
E、低效型呼吸型态
解析:气体交换受损是ARDS患者最主要的护理问题。与肺毛细血管损伤、肺水肿、肺泡内透明膜形成致换气功能障碍有关。(D对)
7、题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的病理变化不包括
A、肺间质水肿
B、肺泡萎陷
C、肺泡内透明膜形成
D、肺充血
E、肺泡纤维化
解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显微镜下早期可见微血管充血、出血和微血栓,肺间质和肺泡内有炎症细胞浸润和富含蛋白质的水肿液 ;72 小时后形成透明膜,伴灶性或大片肺泡萎陷,可见 I 型肺泡上皮受损坏死;1~3 周后,逐渐过渡到增生期和纤维化期,可见II 型肺泡上皮和成纤维细胞增生、胶原沉积,肺泡的透明膜经吸收消散而修复或形成纤维化。肺泡纤维化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晚期的病理变化,不是早期的病理变化(E错,为本题的正确选项)。
8、题干:ARDS患者最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是
A、孤独感
B、焦虑
C、恐惧
D、绝望
E、抑郁
解析:ARDS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为呼吸频率加快,气促逐渐加重。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呼吸窘迫,感觉胸部紧束,吸气费力、紫绀,常伴有烦躁、焦虑不安。因为患者的呼吸急促是逐渐加快的,所以患者常有恐惧感(C对)。
9、题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初期的临床特点是
A、有严重低氧血症
B、呼吸困难
C、有明显肺部特征
D、深昏迷
E、发绀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解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呼吸增快,并呈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发绀、常伴有烦躁、焦虑、出汗等。(B对)
10、题干:十-患者男,27岁。火灾中吸入有害气体致呼吸困难,听诊双肺大量湿啰音,胸片示双肺密度增高的大片阴影,查血气分析:PaCO2 56mmHg,PaO2 50mmHg,诊断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和护理中错误的是
A、及时使用人工呼吸机
B、严重时用PEEP
C、快速输液
D、抗生素控制感染
E、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