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史学考试大纲

258次浏览 | 2022-01-05 16:09 发布
来源:http://yz.kaoyan.com/ivpp/ziliao/01/204532/

原标题:中科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史学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史学考试大纲 本《地史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史学是研究地球地质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地质学科许多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它的内容主要包括生物、沉积和地壳的演变发展历史及相互关系。要求考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地史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对地质历史中的生物界的演化历史、沉积古地理发育特征和岩石圈构造活动历史有较深入的了解,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考试内容:(一)地层系统和地质年代1.地层的概念和地层层序的确立2.地层划分、对比的方法3.地层单位、地质年代单位和地质年代表(二)沉积相和古地理1.相和相变的概念2.主要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3.沉积环境和古气候恢复的方法(三)历史构造分析和全球构造体系1.历史构造分析方法、地壳构造运动与沉积记录的关系2.地壳的大地构造分区和构造阶段划分3.全球大地构造体系---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历史和要点;威尔逊旋回和构造旋回;(四)前寒武纪1.前寒武纪的时代划分2.太古宙常见的岩石类型3.前寒武纪的生物界特征、重要生物演化事件和化石记录 4.前寒武纪时期发生的重要环境和古气候演变及其岩石记录5.华南和华北地区前寒武纪地质发育历史的特征及异同(五)古生代1.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的生物界特征和重要生物演化事件2.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的沉积特征、3.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的全球构造演化特征与泛大陆的形成4.华南和华北稳定地区古生代各纪沉积发育历史与环境变迁历史及规律(六)中、新生代1.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划分2.中生代和新生代的生物界特征和生物演化的事件3.中生代和新生代全球构造演化特征、古地理和古气候特征4.中国中、新生代时期的沉积古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及规律5.中国第四纪时期的主要沉积类型6.第四纪时期的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可能的机理二、考试要求(一)地层系统和地质年代1.熟练掌握地层、沉积旋回、地层层序律和化石层序律等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并掌握识别地层层序的各种方法和标志。2.熟练掌握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常用方法(岩石地层学和生物地层学),了解其他的一些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方法。3.熟练掌握各种地层单位(岩石、生物和年代地层单位)和地质年代单位的定义和级别,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二)沉积相和古地理1.理解并掌握沉积相和相变(瓦尔特定律)的基本概念。2.熟悉和掌握主要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3.熟练掌握沉积岩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颜色、原生沉积结构和构造、自生矿物等)所代表的沉积环境和古气候信息。(三)历史构造分析和全球构造体系1.理解并掌握地壳构造运动的表现形式,以及沉积记录与地壳构造运动活动的关系;补偿沉积和非补偿沉积的概念。2.理解并掌握主要大地构造分区单元--地壳稳定区(克拉通)和活动带(褶皱带或造山带)的含义和特征,以及全球主要大地构造分区。3.掌握古生代以来的全球构造阶段的划分。4.了解板块构造理论形成的发展历史,以及其要点和主要证据;熟练掌握板块的各种边界类型和特征,以及其与褶皱带的关系。(四)前寒武纪1.熟悉前寒武纪的时代划分。2.了解和掌握前寒武纪时期一些特征的岩石组合类型。3.了解和掌握前寒武纪时期生物界的发展变化特征、重要生物演化事件和化石记录。4.了解前寒武纪时期所发生的一些重要环境和古气候变化事件及其岩石记录。5.掌握华南和华北地区前寒武纪地质发育历史(构造和沉积)的主要特征及异同。(五)古生代1.了解和掌握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的生物界特征和重要生物演化事件。2.了解和掌握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的沉积特征、3.了解和掌握古生代时期的全球构造演化特征、主要的板块聚合事件和泛大陆的形成历史4.了解和掌握华南和华北稳定地区古生代各纪沉积发育历史与环境变迁历史及规律。5.了解中国地区古生代构造活动带的时空分布特征。(六)中、新生代1.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划分2.熟悉中生代和新生代的生物界特征和生物演化的事件。3.了解泛大陆解体历史及在此过程中的主要事件。4.了解影响和控制中国古地理环境变化的主要构造因素,并了解和掌握中国中、新生代时期的沉积古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及规律。5.了解和掌握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理论及其可能的机理。三、参考书目1.刘本培、全秋琦,1996:地史学教程。地质出版社。2.傅英祺、杨季楷,1987:地史学简明教程。地质出版社。3.白顺良等编译,1984:地质历史与板块构造。地质出版社。4.H. L. Levin, 1991, 1996, 1999, 2003:The Earth through Time. 4th to 7th editions. Saunders College Publishing.(第1、3-5章)北京大学:孙元林编

责任编辑:张大海 UN918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新疆教育网系信息发布平台,新疆教育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